小说屋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屋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2280章,(大结局)

大明镇海王 第2280章,(大结局)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2-06 11:48:42

.qb5.ac,

昌黎县下河屯。

下河屯这个地方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地处渤海边,故而那个时候村里的村民多以煮盐为生。

但偏偏又不是灶户,故而煮盐都是非法的,只能够将盐卖给那些私盐贩子,价格很低,也很辛苦,艰辛度日,是周围十里八乡最穷苦的地方。

然而到了现在,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以前海边煮盐的灶台等等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港口,尽管不是深水区,无法停泊大型的船只。

但只要肯投入,这里依然修建起了能够停泊千吨轮船的港口和码头,得益于大明京津地区的繁华与发展,这里的港口和码头也是变得无比繁忙,承担了部分京津地区对外的货物运输。

下河屯村里这里的规模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仅仅只是一个破烂的小村子,但是到了现在嫣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繁荣热闹的小镇。

以前的茅草房、烂泥房现在也是变成了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房子,建设的整整齐齐,外墙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看起来漂亮多了。

有些墙上甚至于还有人在上面作画,让整个村子看起来就充满了活力。

至于这下河屯,不,现在已经改叫下河镇了。

至于这下河镇的村民也早已经大变了样子。

这里处在京津地区的外围区域,紧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也是迅勐的发展起来。

有人开工厂、开商行,有人跑海运,开轮船,也有人走南闯北的闯荡,如同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里出了很多的大工厂主、商行老板,轮船老板、大庄园主、大种植园主等等,也是让下河镇这里变得无比富裕起来。

家家户户门口停放的汽车,还都是不错的牌子,奔驰宝马也都随处可见,一条条道路宽敞而整齐,还都装上了路灯。

各种各样的公园、足球场、运动场等等也是非常多,能够看到大量在里面挥洒汗水的大人和孩子。

漂亮的学校,里面传来嚷嚷的书声,稚嫩而充满了活力。

在一处处空地这里,大量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回忆着以往的一幕幕,不断的指着一处处地方,说着大几十年前这里的一切。

刘晋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下河镇,这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自己多年没有回来,很多记忆中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了。

自己上次回来还是自己母亲去世时回来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的时间,算算时间,这都已经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刘晋都有些找不到东南西北了,自己记忆之中的下河屯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就如同这个时代大明的无数村庄一样,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变化可真大啊!”

刘晋一边说也是一边感叹的直摇头。

这时几个小孩子拿着足球嬉戏打闹,足球来到刘晋的脚下,刘晋轻轻的捡起足球看着几个孩童。

“老爷爷,能不能把足球给我们?”

几个孩童来到刘晋的身边,很是有礼貌的说道。

他们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老人,这个老人似乎好像不是他们周围的老人。

“好,好!”

刘晋笑着将足球递给这些孩子,无论是这孩童,还是周围的这些大人,一个个现在都不认识自己了。

即便是四五十岁的人,对于刘晋来说,那也是很小了,也都未必见过自己,不认识自己也是正常了。

此时此刻的刘晋有了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谢谢老爷爷!”

孩童拿到了足球,再次看看眼前的刘晋,总觉得眼前这个老爷爷非常的慈祥,似乎好像和身边的那些老爷爷有些不一样。

刘晋继续在下河镇这里走着,散散步,看看这里的一切。

可以看得出来,下河镇这里的发展的很不错。

这一方面是跟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地处渤海湾,离京津地区又近,京津地区有大量的工厂外溢,昌黎县这里就有很多的工厂,下河镇这里也是有不少的大型工厂。

一个小镇有一些大型工厂就足以养活整个小镇,并且让一个小镇的人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下河屯这里的工厂还是刘晋特意迁移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带动自己家乡的发展,几十年的时间下来,这里的工厂也是越来越多,带动着更多的工厂落户这里,也让下河镇这里飞速的发展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主要是还是跟刘晋有关,刘晋在朝野几十年的时间,位高权重,手握大权,这自然而然的会惠及到自己的家乡。

即便是刘晋自己不说,在这里的地方官员自己也会明白该如何去做,故而总是有不少的资金拨到这里搞搞基础建设什么的。

什么铁路火车,港口公路等等,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该有的都会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跟后世修路一样,某个地方出了大能人了,这个地方在基础建设上就很有优势,有些道路歪都歪过去。

刘晋是什么人,这可是整个昌黎县历史上出过的最厉害的人了。

官制内阁首辅,掌权几十年,还封了辽国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更重要的是刘晋自己本身就是大明的财神爷。

麾下各种各样的产业等等不计其数,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家乡撒点水过来,那也足够自己家乡的人受益无穷了。

这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嫣然已经成为了渤海湾上的一颗明珠!

走着、走着,刘晋来到了一处公园这里,这里聚集着很多的老人,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八十、九十的老人也是有一些。

伴随着大明各个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长寿的老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以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没办法养老人,很多老人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能干活了,自己都会想办法走掉,不会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现在不同了,粮食什么的根本就不缺,即便是这些年来天灾不断,但是大明的粮食依然非常的稳定,充足。

而且现在的人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营养搭配,这生活水平高了,年纪大的老人也就不需要去干什么活,可以安安心心的养老。

这自然而然长寿的老人就很多。

以前能够获得六十都算高寿了,七十都是古来稀了。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生活水平高了,医疗技术也高了,随随便便都可以获得七八十岁。

此时此刻,众多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以往的一些事情。

“老赵家真是厉害了,听说他儿子现在都已经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了!”

“可不是嘛,这老赵家现在是牛气的很了,以前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烧火煮盐的,当年他爷爷还和我一起去海边挑水煮盐呢。”

“老李,你孙子听说也是很厉害啊,都已经考上举人了,这明年要会试再金榜题名的话,到时候就是官老爷了。”

“唉,哪有那么容易哦,现在科举考试可难了,参加的人太多、太多了,难考哦!”

“老王家的孩子也是很厉害啊,听说在黄金洲这边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这以后坐着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收银子了。”

“我的乖乖,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啊,这可是坐着收钱的啊!”

“可不是嘛!”

“这油田都是稳赚不赔的,里面的油跟水一样流出来,那可都是银子啊,银子就跟水一样的流出来,这钱就来的特别快,没看到老王子的老宅子都修的那么金碧辉煌吗?”

“要说啊,我们下河镇还是出了很多的能人的,这有钱的大老板啊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孙老头家的孙子在黄金洲这边有几个金矿,听说家里面的金子都快放不下了。”

“老杨家的子孙在澳洲这边听说有一座铁矿,还准备在哪里建个大钢铁厂呢,这钢铁厂也是建起来了,这以后就是坐着收银子的了。”

“胡老三家的孩子也是厉害,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考举人,还有当官的,听说最厉害的一个,现在都已经是五品的知府了。”

“那可真是了不起啊,五品的知府啊,我们昌黎县都没有出过这样的大官吧。”

有稍微年轻一些人一听,也是连忙感叹起来。

谁知道他的话一落下,周围的人顿时就齐刷刷的说道:“谁说没有啊!”

“都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们下河镇的人,我们下河镇出的最厉害的人都不知道,看到最中心区域那一片院子了吗?”

“那上面挂着的刘府,你难道不知道我们下河镇出过的最厉害的人吗?”

“就是啊,要说我们下河屯,乃至整个昌黎县,这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那自然而然就是辽国公刘晋了!”

“刘晋?”

听到有人谈论自己,刘晋顿时就忍不住微微一笑,继续听下去。

“刘晋?”

年轻人一听,也是有些疑惑,想了想说道:“我是在外地出生、长大的,也就是最近才回家乡来,倒是对家乡的事情知道比较少,能否说说这个刘晋啊。”

“那就不奇怪了。”

“我们下河镇啊,最的厉害的人就是刘晋了。”

“他在以前的时候,官居一品,是我们大明的内阁首辅,天子的肱骨大臣,在朝几十年的时间,深的天子的信赖,大权在握。”

“而且刘公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又率领我们大明军队纵横四方,拳打东边的倭国,脚踢南洋的诸多小国,西扫西域和河中,北灭女真鞑靼。”

“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又辅左天子治理大明,开创了我大明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因此被封为辽国公,世袭罔替!”

一个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且自豪的说道。

周围的老人们也是跟着纷纷点头,此时此刻,他们也是与有荣焉,自己的家乡能够出刘晋这样的一个大能人,这绝对是值得自豪的,也是绝对可以值得吹嘘的事情。

“我的乖乖啊,没想到我们下河镇这里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啊!”

年轻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官居一品,内阁首辅,辽国公,还世袭罔替,这无论是哪一样都足以成为一个地方大写特写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还全部都是一个人。

“可是为什么没有听说过他们家的人啊?也是没有见过他们家啊。”

“我看那个府邸,确实是很大,很气派,但似乎好像没有什么人。”

“这里啊只是他们刘家的老家,很少有人来的,只有每年清明的时候,刘家的子弟才会回来这里一下,扫墓祭祖之后就走了。”

“他们家的子弟啊,早就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了,有的是在京城这边,京城这边的辽国公府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这南非总督刘达就是刘晋的儿子,还有这锡兰总督也是刘晋的儿子,黄金洲最大的石油商行、黄金、白银矿也是刘晋的儿子在掌管。”

“这刘家的子孙啊,一个个都非常的有出息,我们下河镇这里可是留不住他们的。”

“是啊,是啊,今年清明的时候,我还看过刘晋的长子刘信回来祭祖呢,对我们这些父老乡亲都还挺客气的。”

“这刘家的子孙啊特别多,又都特别有能力,分布在全球各地,是各个领域的巨擘,我们大明的那些大商行、大工厂等等,听说都是他们刘家的。”

“像什么大明第一银行、奔驰汽车、天津贸易商行、大明石油商行、大明电气商行等等,这些都是刘家的产业。”

“天啊,这些都是他们刘家的产业啊?”

“这随便一个出来,那都是无比庞大的庞然大物啊。”

有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呼起来,这些全球赫赫有名的大商行、大工厂,那是遍布全球的庞然大物,没想到竟然是刘家的产业。

“这些仅仅只是一部分,像京城这边大大小小的学校,像什么大明帝国理工、大明医学院、大明建筑学院、天津海事学院等等这些也都是刘家的产业,都是当年刘公一手创办的。”

“此外,这海外的殖民地,像南非殖民地、西洋联合商行等等,这些刘晋都是大股东呢,这刘家的财富根本就难以计算,难以统计,庞大到超乎想象。”

旁边的老人笑了笑继续说道,刘家的产业真的要是去统计的话,那根本就很难统计,大家所说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没想到我们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大家族!”

年轻人感叹起来,都有些不敢相信,这小小的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超级大家族,大人物。

“那这个刘公是不是已经不在世了?”

想了想,这个年轻人也是问道。

“在呢,还在呢。”

“算下来,他现在都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听说一直在南云省这边养老呢,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我们下河镇了。”

“是啊,人还好着呢,他儿子回来扫墓的时候,我都去问了,听说身体还非常的不错。”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我小时候还和刘晋一起去海边玩过呢。”

这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情来。

“真的假的?”

有人立即就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当时我们下河镇还不叫下河镇,叫下河屯,村子就那么大,人并不多,我和刘晋年纪差不多大。”

“那个时候,他从小就读书,我从小就干活,有空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他到底读的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就一起去海边玩。”

“那时候哪里会想到会有现在的这一切,唉,我和刘晋的关系一般般,赵黑山家的关系和刘晋家关系就很好,所以老赵家现在也是跟着发达起来了,家族子弟也遍布全球,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说出来我在几十年前的时候还见过他呢,他当时好像还是回家乡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

“他长的怎么样?”

“长相那自然是没的说的,英俊不凡,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在弘治十二年的时候,他可是状元啊!”

“他还是状元啊!”

“可不是嘛!”

“他可是我们这里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状元,所以啊,家里面的孩子还是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有出息,钱赚的再多,哪也不过是一个老板和商人罢了,哪里能够和刘公相比。”

“是啊,是啊,还是要多读书。”

“也不知道刘晋他现在怎么样了,八十多岁了,估计也是一个老头子罢了,估计在我的面前,我可能都认不出来了咯。”

“......”

刘晋听着他们谈论自己,也是微微一笑。

自己早已经成为了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一个传奇故事了,无数人都在说着自己的事情。

回到下河镇的刘晋没有告诉任何人,静悄悄的回来,不过很快,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刘晋回来了,回到下河镇这里来了。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是会来找刘晋聊聊天,拜访下刘晋,不过因为双方之间的身份差距太大,彼此也只是见一面之后就不会再有太多的往来。

因为刘晋的回来,下河镇这里也是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大人物前来下河镇这里,从京津地区过来非常的方便。

同时也是能够看到有刘家的子孙从海外回来看望刘晋,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冷清了几十年的刘府也是变得热闹起来,大量的刘家子孙回到刘家的祖地这里陪刘晋过年什么的。

关于刘晋的故事也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的被大家不断的提起,那些和刘晋同时代的老人,那更是激动的向身边的人说着刘晋的事情。

时间在慢慢的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这一天,刘晋躺在自己的老爷椅子上面,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眼前的下河镇和渤海湾。

整个人看着、看着就迷迷湖湖,恍恍忽忽的,似乎好像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一般,又好像自己似乎好像做了一场梦,一个很久、很久的梦。

过往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人似乎好像一下子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张懋、李东阳、王守仁等等,还有自己的妻子徐婉儿、李贞等人,似乎好像一下子都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他们的身影是如此的熟悉,声音是如此的清晰,似乎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在昨天一般。

书本缓缓的从刘晋的手中掉落到了地上。

.....

刘晋的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世界各地,一时之间,刘家的子孙人人披麻戴孝,泣不成声。

与此同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的大明朝廷这边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对刘晋的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大明天子这边也是对刘晋进行了一番大肆的追封,封刘晋为大明镇海王!

至于为什么封镇海王,关于这点也是让后世的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大明朝虽然没有生前封王的惯例,但这死后封王也是中山王什么的,而不是什么镇海王。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除了追封为镇海王之外,还赏赐刘晋‘文正’的谥号,同时也是荫封了几个刘家的子弟,也下令大明全国哀悼一天。

这样的殊荣,也算是荣耀至极了!

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因此落幕了!

ps:兄弟们,完本了,算算时间,写了差不多三年多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的相伴和支持,因为你们的支持,所以才能够写到现在,写到完本。

大明镇海王这本书,是我写的第一本历史,刚刚开始的时候写得磕磕绊绊,很多都不懂,也不知道,但因为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我才能够一直坚持写下去,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支持我的书友们,谢谢你们,愿你们的人生也能够和书中的刘晋一样圆满。

后面我会写几篇番外,写一写以后的一些故事了,另外我休息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我就会开新书,还是写明朝历史的,希望大家到时候能够继续支持我,我也将努力写的更精彩,更好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