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屋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应对一切问题

大明镇海王 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应对一切问题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9-23 12:17:45

.qb5.ac,

“陛下,看来刘公所言还是有事实依据,如果真的出现东汉末年或唐朝末年的景象,那我大明可就要进入多事之秋了。”

韩文看完之后,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一直以来大家关注历史,所关注的内容就是王朝更迭,割据分裂、外族入侵,帝王将相等等,很少有人说去关注气候。

也只有在后世,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气候学成为一门学问之后,相关的学者才会真正的说来研究古代的气候,研究气候所带来的一些重大的影响。

历史上有些王朝的更迭其实也一定是说真的就是吏治不行,也跟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像唐朝末年的时候,藩镇势力的形成和发展其实也跟气候有着一定的关系,首先就是气候变的异常极端,导致农业生产非常的不稳定。

再加上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尖锐,老百姓过不下去了自然就烽烟四起,有农民起义自然是要镇压的,要重用这些边镇官员、将领什么的。

这时间一久,自然而然的也就容易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尾大不掉,再加上处于小冰河期间内,自然而然就会彻底的崩溃掉,改朝换代。

可以说在后世,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已经比较深入了,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一个王朝更迭的,其中重点就提到了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的灭亡和自然气候有关系,但也和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首先来说就是财政崩溃,导致朝廷根本就没有钱来做事情。

从明朝中期开始,明朝的财政就出了巨大的问题,偌大一个庞大的帝国竟然收不上税银来,一年区区两三百万两银子的税银和越来越少的实物税收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帝国来。

没有银子,没钱赈灾救灾,也没有钱去搞军队建设,更没有钱去提高官员薪酬待遇等等,结果就是外部的敌人打不过,节节败退,女真才多少人?

纵然是能够以一敌十,也根本就不足为患,然而最终大明朝就被螨清取代,为什么?

因为边军的那些将士从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对等的待遇,吃不饱穿不暖,武器装备又不行的情况下,怎么打仗?

内部灾民烽烟四起,又始终都无法镇压下来,每一次的调动大军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因为拿不出银子和粮草来。

官员的薪酬待遇很低,但官字两张口,当官都吃不饱,下面的百姓自然也别想有好日子过,所以这些官员都会大肆的兼并土地,贪污受贿,官商勾结,这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罢了。

所以朝廷的银子就更收不到了,税也就越来越少,情况就不断的恶性循环。

纵观大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只要是能够收到银子、搞到银子的皇帝,多少还是能够有些作为,像嘉靖、万历,没有银子就想办法搞银子。

搞到银子之后,多少也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比如万里三大征,扫荡辽东女真,又支援朝鲜打赢了倭寇,还扫荡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这些都说明了钱的重要性,没钱纵然是天子和朝廷都干不成任何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专家学者从多方面的来分析历史,气候也是大家分析的一个原因。

古代以农业为主,农业社会下,气候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风调雨顺的年景,基本上是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可是一旦有各种各样的灾荒,天灾**都会相继而至,整个社会上下都会动荡起来。

“陛下,虽然仍然有些难以相信这个事情,但臣以为还是应当做一些准备,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啊。”

“多做一些准备的话,没出什么灾害自然是最好的,如果真出现什么灾害的话,也可以有备无患。”

钟藩站出来说道。

真要是像历史上那样连年干旱,各种各样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连年肆虐的话,那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说,这意味着将会进入动荡的多事之秋。

所以有所准备的话,也是可以以防万一。

“陛下,臣以为刘公还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种事情谁能够断言呢?”

“臣还是觉得没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大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去做这些事情,以我大明如今之盛世景象,纵然是出现什么灾害也是可以轻易的稳定下里。”

“以往几乎每年都会有地方出现干旱、洪涝等,弘治二十八年的时候,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整个河南省颗粒无收。”

“然而却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因为我大明现如今有数个产粮的大粮仓,一年产出来的粮食足够我大明人吃上十年。”

“再加上现在我大明各地基本上都已经有了铁路,通了火车,公路也是已经遍布各地,纵然是一地有什么灾害,其它地方也是可以迅速的调集粮食过去支援。”

“与其花费大力气去建这个预警、预防机制,还不如多修铁路和公路,便捷交通比什么都强。”

杨廷和站出来说道,身为四川人,享受了铁路的便捷,他对于修铁路是情有独钟的,觉得与其花费大力气去搞七搞八的,还不如多修铁路和公路。

只要道路畅通,从辽东运粮到关内来也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从河中地区运粮到关内最多也只需要两天的时候而已。

而且火车运输能力强大,一次性拉一火车的粮食足够百万人口吃上一段时间了。

更何况现在大明还有便捷的公路,一辆辆大卡车的运输能力也是极其强大,河运和海运也是非常的方便,物资调集速度远不是以前能够相比的。

“嗯~”

杨廷和的话也是得到了大家的点头认可,即便是弘治皇帝也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各种各样的灾害大明每年都有,不是北边干旱就是南边洪涝又或者是闹蝗灾,瘟疫什么的。

但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常的稳定,没有出什么问题。

即便是数省闹干旱粮食绝收问题都不大,粮价依然稳定,因为有着关外输入的大量粮食,火车一车车的粮食拉过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陛下,臣也以为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耗费大量的资金在上面。”

“臣以为即便是建立预警预防机制,也是可以和现在朝廷的粮仓一样,顶多在各大铁路交通枢纽,交通要地这里多建一些粮仓,多储备一些粮食即可,如果真有什么灾荒的话,从这些地方发粮食过去就可以迅速的稳定下来。”

杨一清想了想也是表态了。

虽然说是各地的情况都和历史上有所相似,或许真的会进入小冰河期,但是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

刘晋这一次确实是有些担心过头了。

大明粮食产量充足,储备也足,交通又非常的便捷,还怕什么?

即便是几个省都颗粒无收,即便是一两年不产粮食,问题也都不大,大明可以轻松的度过去。

“或许刘晋真的是有些担忧过头了。”

听完他们的话,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觉得有道理,这刘晋是不是真的太有过头了呢。

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貌似真心不用担心出什么问题,要钱有钱,要粮食有粮食,关键是交通还非常的便捷,并且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以前少了很多,占比也是小很多。

大量的人口都在从事工业、服务员,并且比例越来越大,农业从业的人口越来越少。

“难道老刘真的担忧的过头了?”

朱厚照心里面思索起来,仔细的想想貌似以大明现在的情况,真心是不需要担心什么吧,各种各样相应的一些制度什么其实也都已经很完善了。

大明本身就建有不少的粮仓专门囤积粮食的,关键时刻都是用来赈灾救灾的。

“陛下,不妨先看看最近几年的情况再来决定,以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来说,即便是接连几年的时间出现大范围的灾荒也是不用担心太多的,也足以应付下来。”

“如果这几年真的和刘公所言的一样,则朝廷可以对此事情进行重视,加强相关方面的一些准备,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就不需要担心太多。”

毛纪也是开口说道。

“嗯~”

弘治皇帝仔细的思索一番点点头表示同意,虽然刘晋所说的情况和判断还是有依据的,但大明今非昔比了,完全是有能力应付下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