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屋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1966章,贫穷的西南地区

大明镇海王 第1966章,贫穷的西南地区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14 15:32:04

.qb5.ac,

成都,弘治皇帝和刘晋两人身穿便衣,非常随意的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上。

不同于京津地区的繁华、喧嚣、热闹,充满现代化的气息,成都的街头就好像是20年前所看到的京城差不多。

房屋大多数都还是低矮的砖瓦房,青灰色为主色调,很少能够看到京津地区的那种高楼大厦,道路倒是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路,只是道路上面很少能够看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数量相对来说也远不如京津地区。

再看看街道上的行人,衣着打扮远不如京津地区的人潮流、好看,穿的基本上都是最便宜的布匹所做的衣服,颜色单一,款式老旧。

还好脸色还算红润,至少来说这里的人还是能吃得饱,毕竟番薯、玉米、土豆等高产的作物早已经在这里推广,粮食产量大增,至少来说吃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除了吃之外,在住、衣、行这三方面相差还是很大的,和京津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发展算是严重的滞后了。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区域。”

“这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土地开阔而平坦,一直以来都是西南地区的大粮仓啊。”

“但今天看来,这成都的发展是要远远落后于我们大明各地的,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弘治皇帝一边看也是一边忧心忡忡。

爱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最是看不得这样的场景,大明多年来迅勐发展,各地的生活水平都直线上升,唯独这四川,至今的变化都不算太大。

“四川天府之国,四面都被群山环绕、阻隔,对外的往来非常的不便,尤其是开设工厂、作坊所需要的大量机器很难进来。”

“故而这四川的发展非常的滞后,即便是有了机器,这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很难运输出去,原材料也难以运输进来。”

“这就是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云南、贵州、重庆三地也都差不多,山多、地少,交通极其的艰难,对外的往来非常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少数部族众多,不服朝廷的教化,也不愿意配合我们朝廷的方针。”

“以移民来说,本来贵州、重庆、湘西等地,最好是将大山之中的山民全部迁移出来到海外、关外等地。”

“然而朝廷在这些地方的移民工作难以开展,他们都不愿意离开,无论我们说的多好,他们都不相信,更不愿意离开。”

“想要发展,其实思想观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刘晋也是点点头回道:“我们大明京津地区,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薪酬每月已经达到了差不多有6两银子的地步了,全年的收入差不多近80两银子。”

“两夫妻努力工作的话,一年的收入超过160两银子,这个收入,以我们大明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过上富足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在陕西、河南、湖广、江西等地,人均月收入也是可以达到4两、5两银子的水准,一个人工作养七八口的家庭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四川,根据去年四川征税的税收以及四川的人口数量来估计,四川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可能还不到2两银子,远远落后于其它各个地区。”

“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四川地区缺乏工业,依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人们大多数都还是从事农业生产,且不同于辽东地区、河中、黑土省等地区。”

“这里人多地少,农民耕种的土地面积有限,故而即便是再努力,这收入也始终都无法提升上去。”

“四川想要发展起来,还是要重视工业的发展,以工业来吸纳更多的人从农业之中走出来。”

“这样一来的话,务工的收入更高,剩下的人也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自然而然就可以快速的发展起来。”

“此外,四川人口众多,朝廷应该在四川这边进行大力的移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关外、海外去,减轻这里的人地矛盾。”

“同时也是可以将这里多余的劳动力用来发展海外、关外的土地,一举多得。”

“等到这成都发展起来了,再以程度为核心,带动周围云贵渝地区的发展,吸引这些地方的人到成都这里的务工、做事。”

“只有他们走出了大山,在城里面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了,见识了外面的繁华之后,他们才不会觉得大山里面,才会逐渐的慢慢的愿意搬离出来。”

“至于大山之中,我觉得并不适合进行什么发展规划之类的,投资很大,收益很少,还不如想办法将人都给迁移出来。”

刘晋将自己的观点给说了出来。

想想后世,山区的发展都是很难的,投资再大都没有什么用。

因为地理的限制,交通不便,修一条路都可以在平原地区修十条路了。

后世是因为没有条件,土地有限,财力有限,大明就不一样了,要钱有钱,要土地有土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人给迁移出来。

大明现在需用大量的劳动力,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力和市场都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可是偏偏现在大明的人口很少,2亿多的人口分布在广袤的土地上,地广人稀,劳动力很稀缺,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还在不断的抢人。

这些窝在山里面的山民、少数部族,他们就是不肯出来,管你朝廷开什么样的条件,我就是不出来,你又能够怎么样?

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一直以来对朝廷的敌视,尤其是西南地区原先的土司制度,在土司的治理下,这些少数部族的人眼里面只有土司根本就没有朝廷,甚至于对朝廷是敌视的。

你根本就没办法在这些人的身上征收到任何的粮食、税收之类的,甚至于朝廷每年都还要倒贴不少的粮食、银子进去。

第二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山民、少数部族的人往往都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不服管教,自由自在的惯了。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对外的交流很少,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交流和往来,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有变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繁华,始终认为自己大山里面才是最好的。

本来也没有什么,放在以前的话,朝廷也是懒得去管这些,只要不叛乱、闹事就可以了,朝廷也懒得管你死活。

但是现在不行啊,大明各地都在迅勐的发展起来,这西南发展不起来的话,始终就是一个隐患和不平衡。

西南也是很重要的区域,不仅仅可以辐射东南半岛,还可以往缅甸、印度洋这边辐射过去,如果能够发展起来的话,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也是可以变的更好,不至于像后世一般,环境破坏严重。

“你说的很有道理。”

“现在的四川和西南地区就好像是二十年前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所以还是要坚持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执行的办法。”

“移民和发展工业。”

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

“陛下圣明!”

“农业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如果仅仅只是传统农耕方式,一个农民即便是累死了也顶天只能够耕种十几亩田地。”

“十几亩田地产出的粮食根本就卖不了几个银子,产出非常的有限,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就会非常的缓慢。”

“而且农业是要看天吃饭的,遇到灾荒之年,粮食绝收,这生活就难以为续了。”

“唯有工业能够大量的解决劳动力,极大的提高生产力,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机械提高劳作效率,这样一来,社会的财富和产出就可以大大的增长。”

“不仅仅朝廷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收,老百姓也可以有更多的粮食来吃,更多的布匹来做衣服,还可以建造出更多的房屋出来居住。”

刘晋笑着回道,也不枉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啊,弘治皇帝现在也是已经清楚的知道农业的局限性了。

搞农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只是基本的吃饱饭,想要富裕就还是要搞工业,搞商行。

“那以你之见,这成都和西南该如何发展工业?”

弘治皇帝点点头,随即想了想问道。

“可以鼓励我大明的商行、工厂前来成都这里的办厂、办商行,朝廷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比如税收方面,在五年内给予一定的减免。”

“另外朝廷这边也可以持续的加大对西南、四川的投入,兴修公路,也可以将铁路往四川各地、云南、贵州、重庆等方向修过去,以此来带动四川和西南地区的发展。”

刘晋想了想回道。

这一套也是后世促进某些地方发展的办法了,税收、交通等基础和政策上做好的了,自然而然就可以发展起来。

现在通了火车,往来方便了、快速了,想要发展起来还是可以的,不像以前,即便是不收税也没人来四川这里投资,因为机器都进不来,产品也卖不出去,成本太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