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屋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1964章,天府之行

大明镇海王 第1964章,天府之行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13 12:14:54

.qb5.ac,

陕西长安,伴随着阵阵汽笛声的响起,一列火车缓缓从车站朝着汉中开去,这列火车的终点是开往四川成都,开往天府之国。

火车甲等车厢这里,弘治皇帝和刘晋一边坐着火车,一边欣赏着外面的景色。

这有了火车之后,前往大明各地就变的舒服多了,不需要舟车劳顿,轻轻松松就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旅行,并且还可以坐在火车上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是现在大明最火的旅游方式,坐火车走遍大明的大江南北,欣赏大明的大好河山。

连带着弘治皇帝都耐不住寂寞了,听闻通往四川的铁路已经修通,要举办通车仪式,弘治皇帝兴致一来,带着刘晋就来到了这里,准备前往天府之国。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没有去过天府之国的,大明的天子那更是从来都没有去过四川的。

天子出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蜀道本身来说就充满了大量的危险,也很容易就被人提前给埋伏,故而帝王都不会去走蜀道这样的地方。

现在通了火车就不一样了,有了火车,前往天府之地就变的非常的简单、轻松、快速了,弘治皇帝就想要去天府之地看看、看看这个蜀道,看看这个长成铁路。

尽管弘治皇帝这次来四川又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但现在也是没有什么用了,弘治皇帝带上刘晋就走了,留下太子、王守仁、韩文他们监国,处理朝政。

大臣们也是很无奈啊,这弘治皇帝现在是玩的有些野了,前面的时候还环绕着太平洋跑了一圈,现在只是去四川走走,似乎好像并没有什么了。

更何况现在通了火车,往来方便、快速,那就更没有什么了。

大臣们也是只能够感叹弘治皇帝不是以前的弘治皇帝了,以前的时候多听话,大家说什么就听什么,老老实实的待在皇宫之中,勤勤恳恳的批阅奏疏,多好的一个皇帝啊。

可是现在呢,大家说的话也不爱听了,有自己的思索和考虑了,还需用到处乱走、乱看了,这让大臣们也是提心吊胆的,皇帝不好忽悠了,自己一个做的不好,可能帽子就要丢了。

现在的官不好做啊,要做的事情很多,还要定期考核,做不好还要被贬斥,这日子难过啊。

“呜呜~”

火车发出的汽笛声回荡在群山之间,大巴山的群山虽然起伏不如秦岭,但依然险峻,山高水险,坐在火车上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入眼所见高山绵延,再往旁边的山涧看去,深不见底。

火车就像是行驶在几十米高的空中一般,有些水汽较大的地方,甚至于有种行驶于云端之上的感觉。

长长的隧道似乎好像都看不到尽头,但是当出了隧道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一个崭新的世界又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群山之中,汽笛声在不断的回荡,惊起阵阵的猿声,接着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彷佛一下子进了花果山一样,群猴嘶吼,回荡于山涧峡谷之间。

“真是不容易啊,要在这样的地方修筑铁路,需用莫大的毅力才行。”

“这条长成铁路仅仅6年多的时间就修成了,实在是不容易啊!”

弘治皇帝看着外面的群山,也是感叹不已。

见惯了京津地区的平原,来到这群山之中,看着高大的山川、深深的山涧峡谷,人迹罕至,猿猴绝迹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修筑出一条铁路来,天堑变通途,实在是不容易,实在是让人觉得这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

“如此伟大的工程,和始皇帝筑长城、隋炀帝开运河相比也是毫不逊色啊!”

刘晋笑着说道。

话刚说出去,顿时就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这是把弘治皇帝比作秦始皇和隋炀帝啊,秦始皇还好一些,千古一帝,这隋炀帝的话,在古代的声誉可是极差的,亡国之君,是帝王引以为戒的对象啊。

“哈哈~”

“世人只知道始皇帝筑长城死了很多人,也都只知道隋炀帝开运河导致亡国,却是不知道这万里长城保护了我们神州大地上千年的岁月,这大运河贯通南北,至今都还在滋润着两岸百姓啊。”

弘治皇帝并没有生气。

以前他是不相信这些的,文官们说天子不能大兴土木、那样会劳民伤财,要与休养生息才对。

故而以前弘治皇帝连皇宫都不舍得修葺,生怕劳民伤财。

但是现在,经过这些年来的基建发展,大明大修公路、铁路、河提、水库等等,这些工程极大的刺激了大明帝国的发展,更是让大明各地之间的往来变的越来越顺畅、快速。

基建工程的好处也是凸现出来,有了灾荒能够轻易的从地方调集粮食过来赈灾,灾荒之难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有了水库与河提,大量的农田得到了灌既,有了河提,黄河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决堤的事情了,两岸百姓受益无穷。

清理河道,兴修水利,长江的云梦泽变成了沃野千里,产出的粮食连年递增,依然成为了大明的又一个大粮仓。

长江河道贯通东西,海船可以直接一路到湖广之地,湖广、江西的发展都变的快速起来,税收连年快速增长。

还有南京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以后长江南北往来更加的便捷快速,火车可以直接从京城一直开往淞沪、江西,甚至于再过两年还可以直接开往两广、交趾、象林等地。

这就是基建的好处啊!

或许修建的时候需用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这个工程完工之后,对于整个国家,沿途的百姓来说,那都是受益无穷的事情。

对于隋炀帝,弘治皇帝现在也是有了新的看法,这个皇帝或许并不是像那些文官所说的那样不堪,也是有着自己的眼光。

他看到了基建的好处,也知道需用那样的一条运河来打通南北。

只是当时不比现在,现在的大明不仅仅有着强盛的国力,可以承担起诸多大型工程,更重要的是现在大明所拥有的工程建筑技术远超以前,大量的工程机械不仅仅加快了进程,也是节省了人力。

如果现在大明要修一条京杭大运河的话,那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和问题,也不会对大明造成什么太大的负担和影响。

“是啊,基建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大明能够有今日是繁荣昌盛和大兴基建是密不可分的。”

“这长城铁路开通之后,这四川就可以迅速的发展起来了,到时候还可以辐射整个云贵川地区,带动整个大明西南地区的发展。”

刘晋也是跟着点头说道。

四川是西南地区的最为重要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川盆地的土地是紫色的肥沃土壤,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自古以来现在四川发展的就是对外的交通条件,它四周都被群山环抱,对外交通极其的不便。

只要能够打通对外交通的脉络,四川的发展是指日可待的。

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真正欠发达的地区就是云贵川三地,这里的交通只在是不便,往来困难,发展极其的缓慢。

其它地方的工业发展都已经起来了,长江疏通之后,湖广、江西也都跟着迅勐发展起来,就差这西南地区了。

修建长成铁路,带动四川的发展,而四川又可以带动云贵川地区的发展,将来还可以将这个铁路往云南、贵州、重庆等地修过去。

当然,这个花费肯定是非常惊人的,大明现在未必会愿意去修。

可是四川只要能够发展起来,就会如同黑洞一般,将周围地区的人吸引过来,也可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西南对于大明来说,一直都是一块心病。

以前的时候,那是因为西南土司,云贵川的土司总是反复无常,时常叛乱,朝廷是剿都剿不完,剿了又会叛乱,永远无休无止一般。

一直到后来刘晋提出改土归流,委派流官取代土司的办法,再结合武力进攻镇压叛乱,这才逐渐的慢慢的让西南地区安定下来。

但西南地区一直发展不顺,严重跟不上大明的发展节奏。

这里少数部族众多,不服管教,又不肯听从朝廷的政令。

比如朝廷就想将云贵地区一些山区的人迁移出来,然而响应者非常少,再好的条件都无法吸引他们移民到南洋、关外去,他们宁可在大山之中过着穷苦的日子,也不愿意移民出去,总觉得朝廷会骗人,更不想离开自己生长的山区。

短时间内还好,但长时间这样下去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大明的发展要均衡,不能和后世一样,东部比发达国家还要发达,西部地区堪比非洲,这样是不行的。

这也是大明一直以来都在重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的发展都要重视,都要均衡,而不能只偏袒某些地方,这一点在科举考试制度上就体现的很好,各省的名额都差不多,根据人口数量来定的,都是重视,都是天子的子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