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屋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1873章,石见银山

大明镇海王 第1873章,石见银山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27 10:42:09

.qb5.ac,

石见港,春天的海风之中还夹杂着丝丝的寒气,让整个海面都弥漫着一股来自北极的寒意,港口之中的众多码头工人们也是躲在了房屋内,烤着火炉谈论着一些事情。

“马上又要到征兵的时候了,听说今年我们石见县有100个名额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可是从县太爷这边获知的,我们石见县虽然远离大明本土,但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那可一定要家里面的孩子好好的准备一番,能够参军效忠大明天子的话,那可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

“是啊,看看我们石见县这些年来的变化,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天子的缘故,没有大明天子的话,我们现在可能都还吃不饱穿不暖呢。”

“那是当然,现在偷渡到我们石见县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昨天还看到衙门的捕快抓到了一伙偷渡的人呢。”

“想要偷渡过来至少也是要学会说大明官话吧,不然很容易就露馅的。”

“就是,其实也根本不用偷渡,我们大明也都愿意接纳倭人,倭人只要愿意移民去我们大明的海外、澳洲、黄金洲等地也是可以享受和我们大明人一样的待遇。”

“我觉得这有点不公平,对我们大明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他们也能享受和我们一样的待遇。”

“因为倭国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享受藩属国协议里面的内容,现在倭国、朝鲜和大明人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随意的互相定居呢。”

“我们大明人才不会想着去朝鲜和倭国定居呢,看看我们石见县,到处都有水泥马路,而倭国呢,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几条像样的路。”

“就是啊,还是我们大明人好。”

一群倭人靠着火炉,叽叽哇哇的谈论着大明帝国的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大明人,但看看他们的身高以及干的活就知道,他们只是这石见县的倭人。

只不过这石见县多年前就已经割让给了大明帝国,成为了大明帝国北直隶的一个县,时间一久,慢慢的这里的倭人也都以大明人自居,反而看不起周围其它地方的倭人了。

“来船了,来船了。”

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顿时烤火的倭人一个个赶紧急匆匆的走了出去来到码头上面,看向大海,只见海面上面三艘大轮船正缓缓的驶来。

“三艘大轮船,这下可有的忙了。”

有人一看,连忙擦擦手说道。

他们是码头的装卸工人,靠装卸货物为生,有船的时候就赚的多一些,没船的时候就赚的少一些,自然而然是喜欢船只多一些可以多赚一点。

尤其是在这个冬季的时候,经过石见港的船只很少,冬天走北线并不安全,也只有少数从大明、朝鲜过来的商船会停泊到石见这里,让大家可以赚一些辛苦钱。

三艘大轮船上面,弘治皇帝和刘晋正悠闲的喝着热茶,天气是真的冷。

这维度一高就冷的有些受不了了,前面在低纬度地区航行的时候,还热的半死,这一到维度较高的地方又冷的要死,真心是要命。

“陛下,接下来我们在石见县这里停留几天,休息之后,我们直接横跨这个鲸海(日本海,古代我们称之为鲸海)抵达辽东省的海参崴港口,再接着从海参崴这里乘坐火车还回京城。”

刘晋拿着一张地图向弘治皇帝讲述接下来的行程,出去一趟都已经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自己是真的想家了,尤其是想家里面的两个娇滴滴的美娇妻。

但是弘治皇帝显然一副还没有玩够的意思,竟然还要来石见这里看银山,看看这个石见银矿到底是怎么样的。

所以刘晋也是不得不跟着过来,接着也是调整了下返回的路线,直接从辽东这边返回大明去算了。

辽东算是现在大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农业、林业、造船厂、钢铁业、石油开采、冶炼都发展的极其兴盛。

当然,这是跟辽东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大明的辽东包括了后世的东三省,同时又包括了外兴安岭等一大片广袤的区域,拥有着庞大的林区和林业资源,发展造船业是非常合适的。

这其中有三大造船中心,一个是大连、一个是辽河口,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海参崴了。

海参崴虽然纬度高,但却是一个不冻港,依托着背后庞大的林区,造船业发展的极其迅猛,有大量的造船厂、木材加工厂之类的落户这里。

也是让原本一个没有什么人烟的荒芜之地,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如今大明在远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同时海参崴这边因为地处鲸海旁边,又是不冻港,海参崴的捕鱼业、捕鲸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海鲜可以保存的时间更久一些,依托着已经修好的铁路运输,可以将源源不断的海鲜、鲸鱼、鯨油等等运送到京津地区去。

这些都让海参崴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辽东一个比较有名的新兴城市,人口都已经突破十万了。

所以海参崴肯定还是要去看一看的,顺带着也是可以去辽东这边看看,看看辽东的雪原,感受下辽东的富裕和辽阔。

“行,你这边安排好就行。”

弘治皇帝看了看地图也是点点头说道。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去哪里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出来玩的,到处游山玩水看看大明的大江南北、大好山河。

辽东一直以来也都是弘治皇帝想要去看看的地方了。

关于辽东各种各样的报道弘治皇帝早就看过了,很早就想要去看看真实的辽东到底是不是和报纸上所描写的那般。

这次刚好可以从海参崴这里去辽东,去看看辽东的一切。

再看看眼见的石见港,弘治皇帝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以前刘晋所说的关于银山的描述。

当初大明帝国发兵征讨倭国,教训倭国、打击倭寇自然是一部分,但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石见的银矿。

当时刘晋说这里的银矿是真正的银山,有着几亿两白银的储备,只要占据了这个银山开挖出来的银子,每年都可以达到上千万两的恐怖程度。

在黄金洲,自己算是已经见识了用金砖、银砖堆砌而成的金字塔,看到了一座座金矿和银矿,现在也是想要看看这石见的银矿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真的是一座银山。

大轮船在港口这里缓缓的停泊下来,很快一辆辆汽车也是从船上开下来,直奔着石见县这里的石见银矿而去。

石见银矿这里,机器在不停的轰鸣,挖掘机、推土机、大卡车等等在不停的工作,喧闹的声音驱掉了冬日的寒冷,一座座滚滚的高炉在冒着黑烟,远远都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刘晋和弘治皇帝在天津远洋贸易行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银矿这里。

只见一车车的银矿石被大卡车拉过来,随即也投入到熔炼之中,伴随着火炉的加热,银水、铜水、铁水等等从中不断的流出来。

“这石见的银矿,它不仅仅只是银矿,伴生的铁矿和铜矿才是最主要的,银的含量相比起铜铁来小的多。”

刘晋耐心且详细的和弘治皇帝解释起来。

外面冷的要死,但是这冶炼厂内却热的出汗,太热了。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着眼前的冶炼厂,伴随着滚滚的热浪,铁水、铜水、银水被倾倒出来,在一个个磨具之中形成标准的银块、铁块、铜块之类的。

再接着,随着冷水的冷却,滚滚的水蒸气升腾而起,很快一个个标准的模块就从中脱离出来,接着有工作人员也是开始给这些银矿打上标签和烙印。

每一个银矿都有单独的编号,以确保可以追溯到最开始开采和冶炼环节,防止商行财富的流逝。

“这速度可真够快的啊。”

弘治皇帝随手拿起一块沉甸甸的银块说道。

“是的,我们这里每天都要冶炼出好几万两白银了,有些时候还要对白银进行提纯,只有提纯达到合格的标准之后才可以收入仓库和入账上面。”

“看到外面的那些山了吗?”

“以前的时候,这些山都很高,但是伴随着我们的开采,这一座座山都已经被我们给开采平了。”

石见银山的负责人很是得意的向弘治皇帝和刘晋介绍起石见银矿的情况来,经过多年的开采,石见银矿能够开采出来的银是越来越少了,一座座山都挖平了,也就是现在多了一些挖掘机、推土机和大卡车之类的,否则只见银矿其实已经难以开采了。

当然,对于天津远洋贸易行来说,银子都已经开采了出来2亿多两白银了,早就已经大赚特赚了,即便是现在放弃这个石见银矿也是已经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年的一场战争,也是天津远洋贸易行吃了怎么多年,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